您所在位置:直肠炎 > 直肠炎症状 > > 正文 >

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尚无可治愈的方法和药物。儿童IBD的治疗目标与成人一致,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并尽可能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5-ASA)是临床治疗IBD并预防其复发最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具有抑制局部炎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其前体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5-ASA的控释制剂,其可控制药物在肠道的释放速度,保持药物在回肠和结肠的有效浓度。

5-ASA口服和(或)直肠给药,是目前轻中度UC患者诱导缓解以及维持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最适宜的诱导缓解剂量仍有争议。各临床试验的结论不一,但结果均提示最适宜初始剂量依赖于疾病的严重程度。维持治疗的剂量也无统一标准,临床实践中仍倾向于延续使用诱导缓解的剂量。5-ASA栓剂或灌肠剂可用于远端病变的维持缓解治疗,活动期远端病变或全结肠病变联合使用口服及直肠予5-ASA效果更佳。采用5-ASA治疗2~4周后,如果对治疗无反应,应考虑换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膜,减少白三烯、前列腺素及血栓素等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迅速抑制炎症、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急性活动性炎症。适用于IBD急性发作期且足量5-ASA治疗无效时,不可用于维持缓解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决定给药途径(急性重症病变时静脉给药、中重度病变口服治疗,激素直肠局部给药用于远端结肠病变)。中重度UC患儿早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治疗应答率。儿童泼尼松口服从高剂量40~60mg/d开始,症状改善后,逐渐减少用量,直到彻底停药。其他还可采用氢化可的松10mg/(kg·d)或甲泼尼龙1.0~1.5mg/(kg·d)治疗,分次静脉给予。CD患儿常见激素依赖,尤其是发病年龄早、伴上消化道症状者激素依赖更多见,应慎用激素。CD合并有瘘管形成及脓肿者禁用。

对激素依赖的IBD患者可采用免疫调节剂和生物治疗。新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及丙酸倍氯米松等,不但抗炎作用强,而且全身性不良反应少。有研究报道布地奈德对IBD诱导和维持缓解均起作用。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常用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激素治疗无效、激素依赖者。临床常用:硫代嘌呤包括6-巯基嘌呤(6-MP),硫唑嘌呤(AZA),甲氨蝶呤,钙依赖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用于UC,他克莫司用于CD)。环孢素应用1周内可见效,仅用于急性重症结肠炎,疗程不超过6个月,取得疗效后需改为口服用药或加用硫代嘌呤及甲氨蝶呤。他克莫司可用于激素难治性结肠炎患儿的诱导治疗,其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如高血压、震颤,且为可逆性不良反应。用药2年内约40%的患儿可避免结肠切除。但许多患儿过渡到维持治疗时出现病情恶化。

抗生素

甲硝唑和环丙沙星为CD治疗中最常用的抗生素。高热或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严重感染者(并发有腹腔、盆腔脓肿)应给予广谱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宜行超声或CT扫描以确定是否有脓肿。甲硝唑和环丙沙星对顽固性CD伴瘘管、肛裂以及脓肿等并发症尤为有效。甲硝唑用法:15mg/(kg·d),每日2次;环丙沙星用法:20mg/(kg·d),每日2次,最大剂量mg/d。没有客观证据支持急性UC患者需要应用此类抗生素,暴发性结肠炎时可作为经验用药。

益生菌世界胃肠组织(WGO)在年为成人IBD制定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不建议使用益生菌,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益生菌对UC或CD有治疗效果。

IBD患儿大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往往存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在内的多种营养素的缺乏症。营养不良是CD患儿常见和突出的并发症,合理的营养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单纯肠道休息并不能使病变好转,营养的改善较肠道休息更有利于减轻肠道负担和维持肠黏膜屏障。

改善患儿营养不良状况,应首选EN。EN是指口服或通过内镜、X线下或手术胃造瘘及空肠造瘘等方式插鼻饲管,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到小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EN的耐受程度,可选择不同的营养制剂和喂养方式。若EN摄入量不足或患儿不能耐受,可酌情给予要素膳食(elementaldiet)或全胃肠外营养(TPN)。要素膳食不仅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恢复和促进小儿生长发育,而且在空肠吸收,可减少食物、消化酶到达病变肠段,减少食物中蛋白质等外源性变应原对病变的刺激,改变肠道菌群而缓解症状,改善活动期指标(Hb、ESR、血浆蛋白等)。对于重症或病情恶化的IBD患儿、对药物无效而病情活动者、术前必须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营养代谢保障以适应手术者、术后不能进食者、不全梗阻、瘘管形成或严重肛周病变者,则采用TPN及完全肠道休息。

饮食及生活方式

饮食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减轻症状,病情活动期可减少纤维摄入。若可以耐受乳制品,可维持摄入。低渣饮食减少大便次数(但溃疡性直肠炎可进食高渣饮食以改善便秘)。流质、配方饮食及禁食可减轻梗阻症状,全肠内营养可减轻炎症性病变。常规补充多种维生素及铁剂。

低纤维膳食

低纤维膳食适用于发生肠狭窄或出现肠梗阻症状的患者。膳食纤维由多种不同的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对胃肠道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不溶性纤维如麸质具有缩短胃肠道传递时间而增加排便频率的作用,可溶性纤维如果胶等可延长肠传递的时间,且由于吸水能力较强,有利于改变便溏的症状。

低乳糖或去乳糖膳食

作为重要的蛋白质、钙与维生素D的来源,奶类食品因为IBD患者发生乳糖不耐受症而受到限制时,应适当补充低乳糖或剔除乳糖奶类。

低脂膳食

CD患者及患回肠疾病或回肠切除术后患者多发生脂肪泻。吸收不良的脂肪酸及肠道细菌产生的羟基脂肪酸衍生物均可刺激结肠分泌液体与电解质,从而加重腹泻症状。另外,未吸收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后,结肠内形成不溶性草酸钙减少,所以应限制膳食中脂肪和钙的补充,以有效减少草酸盐的吸收,防止高草酸尿症与肾结石的发生。

维生素与矿物质部分IBD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应给予一定的补充和膳食纠正,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通过饮食补充,但口服镁剂吸收较差,还可能加重腹泻症状,所以需要静脉输注补充。肠外营养支持(TPN)TPN推荐用于重症患儿,并且至少持续4周。可使肠道得以休息,减轻食物对炎症黏膜的刺激,促进肠黏膜愈合与再生,但不宜长期应用。同时应补充静脉用脂肪乳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欢迎大家加入儿科QQ群()交流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zcyzz/676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sa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