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直肠炎 > 并发病症状 > > 正文 >

前行赋能张忠涛教授专访中国结直肠外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877533.html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居于前列,属于高发的恶性肿瘤。以临床研究为核心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正成为当前胃肠外科学界的发展趋势。同时,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外科质量控制、专业化和多学科合作(MDT)等新的理念不断出现,中国胃肠外科,在前行中聚势。

临床营养,作为20世纪重要医学发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支持到治疗,助力胃肠外科不断前行。

为了更好的推广胃肠肿瘤治疗的规范化技术和最新理念,搭建包括临床营养在内的多学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共同发起了“胃肠外科大家谈”项目,并于年9月正式启动。

针对临床营养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本期访谈特邀首都医科医院张忠涛教授和首都医科医院姚宏伟教授就本期的话题展开深入分享。

NO.1

Q1

中国结直肠外科专科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

姚宏伟教授: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您对于我国结直肠外科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专科化的发展现状,有什么认识?第二,未来有什么布局和远景的打算?第三,对于目前各行各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医学、外科学、结直肠外科学方面与国际合作,有怎样的布局和前景?

张忠涛教授:

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确实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挑战,因为结直肠外科在西方国家已经达到了专科化,他们毕业后的医学教育已经有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培训。但是在中国,专科培训还仅仅限于普通外科,没有推广到结直肠外科,所以这是中国未来结直肠外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其实专科化的发展,也是有章可循,有迹可循。

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以及整个外科的专科化,包括西医的专科化,其实都遵循着一个路径或规律。

首先是理念和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再就是培训、临床研究,特别是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在得到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指南和共识,进一步地推广和巡讲,通过推广和巡讲指南和共识,规范结直肠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治,这就是专科发展的一个路径。未来,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下面说一下中国结直肠外科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域非常广,病人众多,结直肠外科医生也非常多,但是诊疗水平、规范化程度、专科化程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和差异。由于我们国家的病人多、手术多,我们的结直肠外科医生往往忙于临床工作,疲于奔命,真正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也限制了我们国家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对比西方国家以及一些结直肠临床研究开展好的国家,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近年来,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的引导和指导下,在全国众多著名结直肠外科专家的积极参与下,我们正在按照专科化的发展路径,在全国推动结直肠外科向更加规范的专科化方向发展。这些年我们特别强调规范化的培训,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才能在整体上提高我们国家结直肠外科诊断与治疗的水平,同时包括手术技术更加一致性,更有质量保证。同时也积极地鼓励和推动中国关于结直肠外科数据库的建设,病例登记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特别鼓励各个有临床研究能力的中心,能够联合起来做一些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国家已经在开展一些多中心研究,水平和质量还是非常高的。我们也期待这些多中心研究的结果能够早一些出来。同时也特别鼓励和积极倡导,我国高水平的结直肠中心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当中。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多中心研究,能够提高我们的临床诊疗能力、多中心临床研究能力,以及临床研究的管理水平。

这次我们组织的包括台湾、香港、医院在内的八家中心,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到了著名的COLORIII研究当中。通过我们中国同仁的努力,我们现在入组例数已经接近了全球总入组例数的50%。

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对国际多中心研究贡献了很多中国病例,同时也正是因为我们贡献了这么多中国病例,未来高水平研究的结果,对中国患者的指导意义也就更大。

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地推动和鼓励,中国结直肠外科医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高水平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去。只有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得到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我们才能够制定基于中国患者的临床证据的指南和共识,而这种指南和共识对中国患者的治疗会更有指导意义。

NO.2

Q2

结直肠外科专业化精准化发展方向

姚宏伟教授:

张教授,刚才我们已经聆听了您关于整个结直肠外科学的整体布局,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布局,那么下面我们转到战术层面上。

对于结直肠外科,我们从年学组建立,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十年的发展,还算是一个新学科,其实这个学科到现在为止,已经可以细分为很多亚专科了,比如说现在我们大家面临的疾病诊疗主体,结直肠肿瘤外科,现在对一些良性疾病,像IBD这样的疾病,发病率、诊断率也在逐渐上升。当然还有一些新兴的,比如说像功能外科等等一些新名词也逐渐呈现,您作为全国结直肠外科学的领军人物,将如何布局未来的结直肠外科整个专科,或者是亚专科的精准化发展路径?

张忠涛教授:

关于结直肠外科的专业化、精准化的发展,我想至少有六个方面的工作我们需要积极地推进。

首先是加强基层结直肠外科医生的培训。

刚才已经提到,我们国家要整体地提高结直肠外科的水平,其实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培训好基层的结直肠外科医生。只有基层结直肠外科医生能够规范地开展诊断和治疗,我们整体的水平才能提高。

第二、加强专科化的培训。

组织著名的结直肠外科中心的高水平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以及中华结直肠外科学院的组织和策划下,我们共同制定初、中、高级的培训教材。再通过巡讲、组织培训班,医院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尽量多的结直肠外科医生,让低、中、高不同水平的结直肠外科医生,都经过系统的规范培训。

第三、细化布局结直肠外科的亚专科建设。

目前以及以往的很长时间,我们更
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bfbzz/1038414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sa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