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0日陆瘦燕传承研究中心
庚子年八月廿四日,寒露已至,秋风虽冷,却挡不住我们求学上进的热情。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嘉定分中心迎来陆李还教授、吴耀持教授,他们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为第五代陆氏弟子传道授业解惑,敦敦教诲。现将此次教学门诊病例整理如下:
病例1
高某,女,69岁
主诉:反复腹泻2个月
现病史:自诉一个月前大便次数增多,最多4-5次/日,大便不成形,自觉右下腹部隐痛,无黑便、便血,医院就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后症状缓解,大便1-2次/日,但是病情反复,劳累或情绪低落时加重。在治疗期间行肠镜检查示:“慢性直肠炎,结肠息肉”。既往有甲状腺结节病史。年9月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北院进行横结肠息肉样增生内镜下治疗术,术后症状缓解,排便次数减少,大便仍不成形。查体:神清,腹痛不甚,尚有乏力,纳可,寐欠安,口不渴,舌质红苔厚黄腻,脉细。
西医诊断:慢性直肠炎,结肠息肉术后。中医诊断:泄泻。辨证:脾胃虚弱,痰湿郁阻,治以健脾化湿,理气逐郁。取穴:中脘,天枢,阳陵泉,三阴交,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操作手法: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陆老指出:“临床慢性泄泻的治疗,不但要顾到脾肾之本,还要注意虚中夹实,必须标本兼顾。所谓湿胜则濡泄。”泄泻与湿邪关系密切,湿邪侵入,损伤脾胃,运化失常。
吴教授补充强调治疗选穴以“合治内府”,也启发了我们一种辨证治疗思维,根据辨证脏腑经络,来选取相应的腧穴如选取足阳明胃经下合穴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来治疗对应的脏腑疾病,同时用“俞募配穴”法,应以胃俞配中脘来健脾和胃化湿。
按: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陆老认为患者长期泄泻导致情志不扬,木郁而实,横侮脾土,兼以久病脾虚不运,损及肾元,肾主二便为封藏之本,火为土母,肾火一衰,无以健运三焦而腐熟水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治内府奈何取之于合。”《灵枢·咳论》云:“治腑者,治其合。”取天枢、足三里是治疗胃腑病的常用首选穴位,以温补脾肾、分清别浊,配合上巨虚和下巨虚分别相应脏腑大肠和小肠的下合穴,“合治内府”治以健脾除湿。取膈俞、三阴交、阳陵泉和胃理气逐郁。
病例2
周某,男,67岁
主诉:眩晕伴有听力下降2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眩晕伴有呕吐,无头痛,曾在外院被诊断为美尼尔症,发病时伴有左侧听力下降,逐次加重,劳累后自觉症状加重且有耳鸣,目前右耳听力尚好,内听道MR检查报告(.6.28)示:两侧慢性耳乳突炎。既往有腔隙性脑梗塞病史15年。查体:神清,左耳失聪,时有眩晕,夜寐多梦,纳食可,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1.美尼尔症;2.神经性耳鸣。中医诊断:耳鸣耳聋。辨证:肾元亏虚,肝木失养。治拟滋水涵木,熄风开窍。中药:耳聋左慈丸(重镇潜阳,补肾纳气)6g,每日早晚各服用,温开水下。
取穴:头针(晕听区)结合体针(患侧翳风、听宫、听会,双侧太冲、太溪、三阴交、中渚、外关)
操作手法:太溪温针灸,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头针可进行透刺法来代替多针,翳风穴采取直刺法不宜提插捻转,可刮针柄加强刺激。针刺直刺中渚穴得气后将针轻轻提至皮下,用弩法向上斜刺1寸许不断运用针芒行气法,约1分钟后,患者自诉耳鸣减轻。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主耳。”“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灵枢,决气》云:“两神相博,合而成形,是谓精。。。。。。精脱者,耳聋。”《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故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能使耳远听,肾精耗损则影响听觉功能,甚至耳聋。陆老指出,“其病因诸多,皆为耳窍之脉不通,经气不能濡润耳窍,以致失聪。”治疗常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以疏通耳脉为先。陆老取翳风、听会、听宫以疏通耳窍,配中渚,是标本同治之法,也是陆氏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常用针法。在此基础上,一补一泄,泻太冲,补太溪,针灸并用,效如桴鼓。
最后,在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陆氏弟子俞建峰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喜讯:在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将一名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诊治痊愈,患者为表达感激之情,特送来了一面锦旗。
每一次的陆氏针灸教学门诊,都会让大家意犹未尽,在一次次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学习中受益匪浅,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两位老师的倾囊相授,不断地激励和鼓舞着我们这一代弟子们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理论与实践,争取早日能够继承和发扬“陆氏针灸疗法”。
感谢您
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bfbzz/10384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阑尾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