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直肠炎 > 直肠炎类型 > > 正文 >

父母在教育中的应有姿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楔子为什么要做父母?围绕这个题目,我对小伙伴们做了个简单的采访,回答各种各样:有说意外的,有说动物繁衍本能的,有说延续生命的,但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到了年龄了,总要生儿育女的嘛。有趣的是不论是哪种原因让自己变成了父母,一个共同的认知是:只有当了父母,才能养育后代。但如何养育,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总体上,大家认为“养育”是一种责任,大多数家长把“父母”的身份看得比工作更加重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更优秀、更快乐或更成功。01左or右,这是一个问题。也许是因为身处在一个科学大爆炸的年代,很多专家宣称,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能帮助家长养育出好孩子,进而让他们在日后成长为优秀的人。有趣的是,这不仅是铺天盖地的专家意见,也是亲朋好友的共同期望,甚至也符合家长们自己的内心预期。于是,把孩子培养成人乃至成材,是父母理所当然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显而易见要做的事。围绕着“科学养育”这个目标,无数个家庭前赴后继,殚精竭虑,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中间,也包括我自己在内。虽然在过去20多年里,一直从事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但很快我就发现,虽然自己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因为发生问题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同一个类型的问题也变得全新、陌生和充满挑战。过去的经验并不能给我带来直接的帮助,换句话说,我是一个菜鸟级别的新手家长。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自己,不要用短期和外在的表现来给孩子贴标签,但反躬自省,却发现自己总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孩子表现的起落来评估自己作为家长的对与错:

我希望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走好自己的道路,拥有自己的人生,但面临的现实是初中的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孩子没刷过题,解题速度相对较慢,面对能力的短板,是应该相信孩子,顺其自然?还是加大投入,弥补短板?

孩子的英语学习起步迟,听力和基本的词汇掌握还比较薄弱,在英语的学习上,潜意识听读带来的能力增长,量化背默带来的成绩提升,究竟应该如何平衡?

Leo从幼儿园开始游泳训练,并取得了一点成绩,运动员的身份现在也成为他的“个人品牌”,但孩子从小是怕水的啊,是我硬逼着才学会了游泳,现在继续坚持训练,到底是孩子焕发的内驱?还是源自家长的要求?

甚至每天早上起床,是应该尊重他的胃口想吃就吃,还是应该保证最低热量摄入不吃不行?

最难的是,孩子越来越大了,到底是应该管严一点,管松一点,还是索性放手,根本不管呢?

Leftorright,thatsaquestion.

02父母的重新定义虽然,并不知道往哪边走的效果最好,但好在起码的认知还是有的:儿童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很多时候并不存在一个权威的标准答案。有时候,我静下心来,回顾自己成为家长后的点点滴滴,最大的体会是自我怀疑。有意思的是,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迷茫,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体会。有位朋友更是一针见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有什么简单真理啊!如果有的话,为什么总有些很棒的父母,最终却养出让人惋惜的孩子呢?为什么那些童年很糟糕的小伙伴,长大后却过得非常不错,又成为优秀的父母呢?仔细想想,好像确实如此。那么,家长的努力方向又在哪里呢?或许,我们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父母和老师更像一个木匠——聚焦最终的目标,挑选合适的材料,制定详细的计划,实施严格的品控,致力将孩子们高效率地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应试教育的现状和背后隐藏的选拔机制,决定了家长以及老师的思考、规划和行动。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下,精确和掌控是理想的状态,混乱和变异是要提防的敌人。但另一类园丁式父母不会这么做,他们非常清楚,特定的养育计划总是难免失败。就像家里的绿植一样,碗莲刚出叶片没几天就烂了根,南天竹不知为何倒了枝,茉莉长得不错可就是不开花……相比勤勤恳恳的付出来说,这些失败的意外未免有些让人沮丧。但是园丁们并不会因此而气馁,他们非常清楚,总有一种快乐来自不受控制:枯死的蝴蝶兰枝头又绽放出柔媚的蓓蕾,嫩黄的叶芽在文竹的侧枝萌发,紫色的薰衣草在初夏的空气中怒放,被遗忘的绿萝长势喜人,不仅叶片油亮,还弥漫出长长的藤蔓,成为一道绿色的风景……当然,有一类花匠非常善于培养一些特定的精细的温室品种,比如兰花或者盆景,他们的作品也像精细的木工艺术品那样令人钦佩。真正的园丁不会这么做,他们的目标是创造一片草地。在那里,混乱才是日常的秩序。不同种类的花草,伴随着季节、气候以及环境的变化枯荣交替。在那里,土壤、灌溉、肥料和阳光被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每一种植物都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和美丽,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花香袭人,同时它们也具有各自的缺陷和不足。和一把规定造型的好椅子不一样的是,一株长势良好的植物形态多变,因为它在不断适应动态变化的天气和季节环境。没有哪一株植物能够同时囊括最高、最美或最长盛不衰的桂冠,但总有一株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从长远来看,在这种多变、灵活、复杂、动态的系统中成长的植物,将比那些最精心照料的温室品种更加强健和适应环境。作为父母,我们很难定向把孩子培养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人,但我们可以帮他们储备健康、乐观和坚韧的品质能力,以便于他们在日后可以更好地应对在人生当中遇到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03父母的本质做一个园丁式父母,而不是木匠式父母,只是问题的表面解,更深入的问题是:做父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想,父母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身份,或者是一个重要的职责,又或者是一个核心的任务。父母更多的是一种关系,我们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和最重要的爱,来照顾一个陌生的生命,并和我们的孩子建立起一种特有的血脉和亲情链接——这才是为人父母最美好最独特的生命体验。用爱来诠释父母的本质,确实显得有点常规和虚空,毕竟没有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确实是指引父母前行的最好力量。天下最温暖的感觉,莫过于爸爸妈妈的无条件的爱。这一点,《哪吒魔童转世》中的李靖和殷夫人,给每一位家长做了最好的示范。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追求更好的爱,但不用把它看作一种任务。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一名好家长,但没必要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我们的家长身份是否成功。对我来说,孩子成长的这12年,作为一名父亲最美好的回忆,不是他的考试成绩,也不是他的比赛奖牌,甚至也不会是他日后的毕业典礼和隆重婚礼,而只是在他从出生到六岁时留下的十几万张成长记录,以及当下陪伴他训练奔着目标前行的点滴时光,还有每天接送他上学放学车流穿梭时你一言我一语的身心愉悦。人生确实应该有目标或蓝图,但爱不应该有。我们爱孩子,并不是为了给他们规定道路,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道路,哪怕他们所走的道路并不是我们眼中最合适的,或者是我们能够提供最大帮助的道路;爱不是为了指定孩子的人生终点,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爱不是为了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所爱以支持和接纳。04园丁的策略当然,有经验的园丁料理植物,并不是任其随意生长的。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他们有“洞见”(符合事物规律、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策略模型),他们清楚他们行为最核心的本质是“为啥做”,其次是“怎么做”,最后才是“做什么”。孩子的培养也同样如此,只要抓住了核心矛盾,表面的问题自然势如破竹。我们不妨再用洋葱来解释下这个模型。最外层是外在表现,比如标准化考试的成绩,英语达到了什么能力,竞赛拿过什么奖,上了什么学校,读了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等等,这是一个孩子最明显可见的指标,也是通常被拿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乃至父母是否“成功”的标准。其次是性格品质,比如创造力、好奇心、团队精神、成长型思维,等等。这些方面没有外在表现那么容易量化,但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感知来发现。那些品质良好的孩子,哪怕暂时在外在表现方面没有那么成功,我们也会称赞他们“优秀”,因为我们都知道,性格品质是外在表现的驱动。一个孩子,哪怕现在成绩不够好,但是只要他有创造力、好奇心以及好学、探索的精神,那将来的生活一定也不会差;反过来,一个孩子哪怕现在成绩很好,但如果缺乏好的性格品质,没有成长型思维,那他将来难免会在长期的终身学习过程中落伍。最内层是内在自我,这是孩子们对世界和自己所形成的一系列最重要的核心看法和感受,它包括对爱的理解,比如:爸爸妈妈爱我吗?在乎我的感受吗?我是安全的吗?我值得被爱吗?我应该怎么去爱别人?内在自我也包括自尊自信的定义,比如:我有价值吗?我有选择的自由吗?我能自己做决定吗?我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吗?这些最核心的概念是孩子认知自我、世界和他人的基础,但是它们往往并非明确的概念,而更多地类似于潜意识的反应。这个洋葱模型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越外层越是表象,越内层越是核心。内层是外层的驱动,外层是内层的体现。内在自我影响性格品质,性格品质又影响外在表现。第二,越外层越容易量化,越内层越难以评估。外在表现是可以直接衡量的,分数、名次、学校、收入等,这些都很容易比较。性格品质更难一些,但也可以观察或者测量出来。内在自我很多时候,就连自己也意识不到,可是,它们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无处不在的。第三,越外层越容易改变,越内层越难以调整。知识、技能的学习当然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总比把一个人从固定型思维纠正为成长型思维,或者培养一个人的坚毅、创造力容易。但是,最难的还是改变一个人的内在自我。人类是不喜欢复杂的,所以总是习惯用最容易理解的指标来进行比较,因此,越是外层的因素,在社会评价体系里占的比重越大,而最重要的内层因素,因为最难引导,反而经常被忽略。我们之所以在教育中出现了大量随波逐流,急功近利,甚至本末倒置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理解这个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来应该是外层为内层服务,利用外层来构建更好的内层,比如利用学习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进而使他更好地找到自我,但很多父母却选择了忽视内层,而只盯着外层的速成。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木匠式父母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危害,哪怕图纸设计得再精妙,父母的手艺再精良,但他们的行为塑造的主要还是孩子的外在表现。有的时候,为了确保把造型雕琢得毫厘不差,甚至还难免伤害到孩子的性格品质和内在自我。园丁式父母则完全不同,他们致力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有爱、安全的环境,只有在孩子发展得出现明显的问题时,他们才会出手进行必要的修建。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用宽容、陪伴和引导去支持孩子的内心本性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培养出的孩子才会有最健康的内在自我,最蓬勃的性格品质,并最终呈现让人惊喜的最千姿百态的外在表现。我知道这么做很难,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放弃努力。你说呢?

本周的推送就到这里,

我们下周再见

每一天,我们都在不断精进,

如果你也想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动派,

那就扫描下方
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zcylx/10385473.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sa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