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结缓解期出现血性腹泻,溃结复发病例
本文为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历资料
患者男,22岁,拉美裔,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史,疑似UC复发而至消化科就诊。
患者诉腹痛,进行性加重几周余,其中以左下腹腹痛最严重,伴恶心,感发烧,有血性腹泻,体重减轻。
该患者6年前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后,UC完全缓解,因此4年前自行停药,未对UC接受任何进一步治疗。
入院前,医院就诊,被诊断为UC复发,并被予以糖皮质激素和美沙拉嗪。几天后,其症状无任何改善,且出现大量的血性腹泻。
入院后体格检查示,该患者面容痛苦,呈恶病质、慢性病表现,腹部体查示明显的双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提示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10.7g/dL,MCV75.3fl),血小板增多(血小板:1,k/mm3)、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11.8k/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C反应蛋白升高至52.4mg/L,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至U/L。腹部、盆腔CT造影增强扫描显示从盲肠到直肠的结肠壁弥漫性增厚(如图A所示),腹膜后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图B所示,见下)。
图A、B
肠镜检查发现从肛管向上延伸的严重连续性结直肠炎,长20cm,但由于肠道严重狭窄,肠镜无法进一步推进。
从乙状结肠远端取粘膜进行活检,粘膜易碎、表面有渗出物,且有息肉样改变(图C见下)。
图C
在直肠处,可见一3-4厘米的脆性息肉样肿块,将其一并送检(图D、E,见下)。
图D、E
根据以上描述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B.急性感染性结肠炎
C.伯基特淋巴瘤
D.结肠腺癌
答案揭晓
正确答案是C。
结直肠活检结果可见染小体巨噬细胞(图F小图)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图F),CD20阳性(图G)、cmyc阳性(图G小图),见下:
图F、G
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在所有恶性细胞中,t(8;14)易位阳性,确诊为伯基特淋巴瘤(答案C),此外,活检染色显示EB病毒(EBV)阳性。
该病对UC经典治疗方案缺乏反应,且CT结果与UC不符,这两点均证实了该病非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答案A错误。
该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达数周,急性感染性结肠炎(答案B)可能性较低。
最后,尽管该患者患有UC和PSC,比普通人群有着更高的结肠腺癌(答案D)风险,但影像学和肠镜检查结果里的弥漫性结肠受累更符合浸润性疾病(如淋巴瘤)的表现。
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着高度侵袭性、但可治愈的B细胞恶性肿瘤。
该患者的病理活检可见增殖率高的非典型B淋巴细胞,且有t(8;14)的存在,是典型的伯基特淋巴瘤。
对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多种因素都可使发生淋巴瘤的风险升高。比如,IBD的慢性炎症本身就是淋巴瘤的危险因子之一。
但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队列研究表明,UC患者的淋巴瘤风险与无UC的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因此,慢性肠炎患者患淋巴瘤的总体风险在学术界暂无定论。
此外,某些能降低免疫力的药物,如免疫调节剂和抗TNF剂,也可能间接促进肿瘤发展,但现存的荟萃分析也显示这些药物与肿瘤风险无明显关联。
该患者患淋巴瘤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慢性IBD引起的炎症、长时间抗TNF的使用和EBV的感染。EBV与95%的伯基特淋巴瘤病例有关,据报道,EBV能通过激活B细胞来增加机体对致癌突变的易感性。
IBD患者的淋巴瘤治疗与非IBD患者的淋巴瘤治疗相同,主要由化疗和利妥昔单抗(一种针对B细胞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抗B细胞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组成。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LisaTsang,NatashaBanerjee,JamesH.Tabibian.BloodyDiarrheaandWeightLossinaPatientinRemissionFromUlcerativeColitis.Gastroenterology.,(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zcyzd/10383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拉肚子可以喝酒吗腹泻后能喝酒吗
- 下一篇文章: 癌症放疗后腹泻不止3年,名家一出手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