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直肠炎 > 并发病症状 > > 正文 >

补充益生菌,警惕炎症性肠病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9.html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约有60-70%的免疫细胞由肠道产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另一方面,肠道含有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群,与人体保持着共生关系。健康人群体内微生物群的数量和种类都维持着适当的平衡,称之为稳态。平衡被打破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长期的失衡状态会是人体内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例如肥胖、2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炎(IBD)。

01.什么是IBD?

IBD是一种特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许多西方发达国家IBD的发病率已超过0.3%,而在新兴的工业化国家,IB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IB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呈现多样性降低,代谢功能改变的特点,且受遗传、饮食、感染状态、心理状态、吸烟和饮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3]。长期的肠道微生物群异常会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免疫系统障碍是IBD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4]。

02.微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制剂在IBD治疗方面的进展使许多IBD患者的临床病情迅速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控制微生物群被认为是治疗IBD的合理策略之一[5]。目前的微生物靶向治疗主要包括:益生菌疗法、益生元疗法、抗生素疗法和粪便微生物移植疗法等。

益生菌可以调节IB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益生菌疗法要结合患者的机体状况、肠道粘膜微生物群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以及合适的活菌输送方法[6,7]。目前IBD治疗中最常见的益生菌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8,9]。多种益生菌,如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嗜酸性乳酸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的联合治疗也正处于临床研究中[8]。

由于对微生物疗法需求的日益增加,目前多个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以寻找更好的IBD治疗方法,包括靶向特异性病理生物法(如噬菌体对致病菌的清除作用)和细菌编辑法(用基因工程或药理学方法改变特定细菌的功能)等[10]。因此,充分了解肠道微生物群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每个个体独特的环境和遗传因素,也是未来寻找IBD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研究方向。

-END-

◇文字:潘亚权北京大学硕士

◇编辑:Yiqing食品科学硕士

◇审核:Craig生物医学博士

◇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扫码
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bfbzz/1038445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sa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