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直肠炎 > 并发病症状 > > 正文 >

中国癌症高发,是猪肉惹的祸忠告猪的3个部

彭洋简介 http://www.ykhongye.com/zjll/

您喜欢吃猪肉吗?据说中国人一年就能吃掉7亿头猪,最近的猪肉价格又又又下降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1月至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了42%。

猪肉既便宜又美味,不过关于它的流言就很多,有人认为猪肉会致癌,中国癌症高发就是因为吃太多猪肉等肉类有关,这是真的吗?

01中国癌症高发,是猪肉惹的祸?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丰富,但是中国人对猪肉的热情仍然不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全球猪肉消费量达到.4万吨,而中国的猪肉消费量达到万吨,占比49.6%。也就是说,中国人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猪。

另外,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千吨,而中国则达到千吨,占比50%,是名副其实的猪肉消费大国。

然而,年世卫组织宣布将猪肉等红肉归入“2A类致癌物”,此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热议。

研究人员发现红肉饱和脂肪酸要比白肉高,过量食用会增加肥胖、结直肠癌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这样看来,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之所以高居不下,是不是因为吃太多猪肉惹的祸呢?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红肉致癌只是对实验动物有充分数据,但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换言之,人类食用红肉可能会致癌,而并非绝对致癌。

其次,世卫组织提出红肉属于2A类致癌物,并不是说红肉完全不可食用,只是建议大家不要过多食用。

最后,我们在生活中仍可适量食用猪肉等红肉,这是均衡膳食的要求,癌症的发生是环境、遗传、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大家不必因为猪肉等红肉是2A类致癌物而不吃。

02忠告:猪的3个部位,尽量少吃

1、猪颈肉

猪颈肉,又称槽头肉,在许多人心中是最佳的下酒菜,然而,经过烤制并沾上分泌物的猪颈肉虽然香,却是一个致癌系数极高的部位。

猪脖子上有大量的淋巴结,包括下颌淋巴结、腮腺淋巴结和咽喉淋巴结,它们的作用是抵抗病毒,但其中会有大量毒素存在。

虽然经过煮熟的淋巴结没有太大的危害,但有些猪肉养殖场会把充血、化脓、坏死的猪颈肉混进来,其中含有大量细菌,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最好避免食用猪颈肉,不要贪图便宜和口感而忽视健康。

2、猪腰子

首先,猪腰子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脂肪,过量摄入会对血管造成负担,导致血管堵塞,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这如同让血管承受沉重的砝码,使得健康的血管变得疲惫不堪。

其次,猪腰子中的嘌呤含量较高,嘌呤摄入过多会扰乱肝脏的新陈代谢,增加尿酸生成,尿酸结晶在关节中沉积,引发关节疼痛和肿胀,严重时会导致痛风。

再次,猪腰子属于高脂肪食物,经常食用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尽管猪腰子富含铁元素,但是铁元素的吸收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如果仅仅食用猪腰子,而没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铁元素的吸收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身体缺铁,引发贫血。

3、猪肝

猪肝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同时也是一个解毒器官,其内部可能残留有带有毒性的血液、胆汁,甚至可能有寄生虫。

因此,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感染,此外,猪肝中的胆固醇含量也很高,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体内胆固醇蓄积,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03安全吃肉,注意“1不放2不吃”

虽然红白肉的营养有所不同,但是完全不吃红肉也是不行的,如果只吃鱼虾或鸡鸭肉,很容易导致身体缺乏铁元素。

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正是铁元素的优质来源,铁元素参与体内的氧气运送,对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缺乏铁元素时,容易出现面色苍白、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及缺铁性贫血等问题,因此,在饮食中应该适量摄入红肉,以保证身体健康。

1、不要长时间把食物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因为这只能暂时抑制细菌的活动,不代表细菌不会继续生长,最终导致食物变质。

此外,家庭冰箱的性能不稳定,冷冻环境并不理想。因此,建议在冷藏室中储存肉类最多2~3天,在冷冻室中的储存期不要超过6个月。

2、不吃生肉,因为生肉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是高品质的肉类也可能存在寄生虫。在日常生活中,烹饪肉类时要确保完全煮熟再食用。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卫生可靠的餐厅。

3、不吃反复解冻的肉,因为这会加快细菌的增长速度,解冻过程中接触较高温度的环境会导致细菌滋生,同时肉本身的营养成分也会大量流失,建议在冷冻前先将肉切成小份装,再放进冷冻室,随取随用,避免反复解冻。

4、虽然油炸、烟熏、腌制等烹饪方法能为肉类带来独特的风味,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健康风险。因此,不建议多吃这些食物,建议平时选择低温下水煮、炖和蒸等烹调方式,以更好地保留肉质营养,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bfbzz/1038593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sa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