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了怎么办
很多朋友在生活中都碰到过便血的情况,今天掌盟人就科普下便血的医学基础知识。
什么是便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疾病,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出血,都可引起便血。如口腔、胆道、胃肠道及肛门。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也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病因
儿童出现便血原因,多由直肠息肉引起,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成年人便血常见于以下疾病:
1、痔疮便血:便血常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或仅在手纸上带血,或可射血。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
2、肛裂便血:其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拭可见,新鲜肛裂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剧。
3、直肠疾病:
1)直肠息肉:主要表现是便血呈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多,常见于儿童。
2)直肠癌: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带粘液及血,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
3、消化道疾病便血: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时,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红色。如果血色鲜红色,则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结肠疾病:
1)结肠息肉:出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2)结肠癌:常见于左半结肠癌,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伴有腹痛、发热、便频等症状。
5、全身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某些传染病,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和原发病表现。
大便出血颜色分析
一、鲜血便
多为即时出血,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见于痔疮、肠息肉、直肠脱垂、肛裂等疾病
二、脓血便
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脓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常见于直肠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感染性等疾病
三、黑便(柏油样便)
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称为柏油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若出血量较少,而且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大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四、隐血便
小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便血的危害
1、便血是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临床上,有80%的早期直肠肿瘤患者,都曾因为忽视便血而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从而延误直肠肿瘤的治疗,特别是无症状,但长期粪便潜血阳性的老年患者。
2、.引发贫血。长期便血,很容易使人体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特别是痔疮患者,甚至可以短期内大量失血。
3、部分患者可引起感染。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引起的便血,非常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肛周脓肿细等并发症。
出现便血怎么办
一旦首次出现便血,医院就诊,不要随便给自己诊断为“痔疮”。在发生便血的时候,注意留心下面的情况,这也是就诊时需要告诉医生的。
1.注意便血的特点,了解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每次观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时非常有必要的。
2.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这个有助于医生判断诊断方向,有目的的进行辅助检查。
3.注意便血的伴发症状,如疼痛、腹痛、肛门疼痛等等。
4、告知医生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如胃溃疡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注明: http://www.hwsak.com/zcyby/10382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宫颈癌诊疗规范年版发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